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9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基督教樂道幼稚園 - 2025年9月

開展優質全人教育 啟發多元智能 埋下美德種子


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一直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根據幼兒需求,以愛心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何敏茵校長深知幼兒階段是啟蒙的重要時期,因此近年積極連繫校外機構,推動家校社合作,促進教研與多元發展。學校推動多元文化共融,培養小朋友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為他們的成長埋下種子,不僅為升讀心儀小學打下基礎,還能自信、積極、正面地迎接未來挑戰。

引入豐富教學資源 促進幼兒教育發展

何校長非常重視教研,深入研究兒童發展需求。因此學校與多個校外機構建立緊密聯繫,一直與香港教育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院校保持密切合作,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各種項目促進幼兒教育發展。例如,學校參與香港教育大學展開兒童發展研究計劃;邀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專家到校進行專業指導和教學示範,提升「學與教」效能。

此外,何校長作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校友校長會委員及幼兒教育課程同學會副主席,亦為學校的教研工作提供了更多合作機會和專業支持。未來,學校將與耀中幼教學院合作,為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培訓注入新動力,對學生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成長條件。

組織制服團隊 培養個人發展

制服團隊對幼童的個人素養發展及紀律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充分利用教育局的資源組織升旗隊,讓學生學習中式步操和升國旗,並參與香港《國安法》活動。年初,升旗隊的同學在香港升旗隊2025年幼兒隊伍周年檢閱禮暨親子活動中獲得「傑出獎」。何校長形容同學表現專注、投入,透過升旗隊活動將愛國精神、紀律、價值觀及態度的種子植根於學生心中,提升國民教育成效。

與此同時,學校亦積極推動小童軍制服團隊,強調「愛神、愛人、愛國家」的精神,並利用童軍這項國際性組織幫助幼兒拓闊視野,建立社會責任感、價值觀及團隊協作能力。而學生升上小學後,亦可繼續參與童軍活動,銜接小學的童軍體系,形成持續且穩固的價值觀教育。去年,學校的小童軍1807旅更榮獲「優異旅團獎」,體現童軍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價值,並肯定了師生的努力成果。

凝聚社區力量 家校同心齊關愛

學校致力於促進家校合作,成為家長教育子女的堅實後盾。一方面,學校實施家校社聯動策略,匯聚社區力量支援家長。透過加入西貢區家長教師聯會,家長能夠藉着社區網絡參與各種活動,例如精神健康講座、親子內地交流團和高爾夫球活動等。此外,校內也有來自醫護界的家長,能夠提供專業意見,形成家社校醫的支持網絡。透過各種深化合作,學校的各項方針得以不斷優化,支援學生的全面成長。

另一方面,學校定期舉辦家長教育及親子活動。例如,參與教育局的「Positive Classroom 課堂『正』策」,教導家長如何以「真、快、準」的方式教育小朋友。學校還邀請專家舉辦講座和工作坊,如幼兒品德教育講座、6A品格教育的「接納及讚賞篇」家長講座,以及中國藝術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工作坊,讓家長從專家的分享中獲得實用的教導建議。此外,為了讓家長深入了解子女的學習成效和校園生活,學校定期舉辦家長觀課日,鼓勵家長走進課室,參與孩子的學習,與他們一同快樂成長。

重視多元文化共融 提升教與學質量

學校收生一直非常多元化,除了華語地區的學生,還有來自韓國、巴基斯坦、美國、菲律賓、阿根廷、印度和意大利等不同國家的學生,宛如一間國際幼稚園。因此,學校十分重視多元文化共融,制定多種策略協助非華語學生成長。校內教師團隊均接受專業培訓,以支援非華語學生,並能根據不同國籍同學的需求進行教學。早前,學校邀請了香港教育大學的專家與教育團隊分享語文教學及支援非華語幼兒學習的策略與心得,並在課程發展方面提供專業指引。同時,學校還安排社工及其他支援服務,透過多界別的協助,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引導正確使用科技 建立資訊科技素養

當今世代,科技和人工智能(AI)成為大勢所趨,滲透生活的每個角落。因此,價值觀教育變得愈加重要,尤其是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科技產品。由於同學尚年幼,老師會引導他們注意螢幕觀看時間,讓他們明白不能濫用科技,逐漸培養自律的習慣,學會自行規劃和分配時間。在幼稚園階段建立的價值觀,隨着他們升上小學和中學,面對進一步的學習和更多挑戰時,將有助於他們管理和控制自己,使他們能夠駕馭科技,而非被科技所控制。

自然x價值教育 培養健康身心靈

為了擴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好奇心,學校將學習環境延伸至課室外,帶領同學接觸大自然,培養健康的身心靈。學校設有魚菜共生系統,並在賽馬會基金的支持下成立了「寵愛閣」,飼養中華花龜,讓小朋友近距離接觸小動物。透過日常的餵養和照顧,他們能直觀理解「生命需要呵護」的意義。

學校還與香港城市大學獸醫學院合作推出學長計劃,讓「寵愛閣學生大使」的小朋友與獸醫學長接觸,了解照顧小動物的知識。學校希望透過與動物的互動,教育孩子尊重與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並從照顧動物的過程中培養同理心、承擔精神、責任感及勤勞的價值觀。

此外,校園外有小花園,供同學進行戶外探索學習活動,例如觀察植物、蝴蝶和雀鳥等。這不僅讓小朋友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還能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感恩、欣賞和熱愛,從而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和快樂的童年。

以愛心灌溉種子 教育成果備受肯定

學校在幼兒教育領域深耕多年,播下了無數愛的種子,以愛心灌溉,引導和陪伴小朋友健康成長。從校園生活的細節中,可以體現教育成效顯著:小朋友期待上學,自發承擔「餵魚」和「淋花」等責任,將「勤勞」和「責任感」等價值觀轉化為行動,深植於心。這正是學校一直以來的堅持,讓教育不僅限於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心靈的成長。

多年來,學校不僅致力於為小朋友種下成長的種子,還以優質的教學樹立良好的口碑,社區的家長們皆口耳相傳,學校亦不乏兄弟姊妹相繼入讀的情況,反映對學校教育的肯定。早前,何校長在接待中大學生參觀交流時,更遇見了當年就讀的校友,這些當年播下的「種子」如今已開花結果,成為投身教育事業的「生力軍」,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教育傳媒

何敏茵校長 何敏茵校長
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制服團隊提升個人素養發展 制服團隊提升個人素養發展
促進幼兒教育發展 促進幼兒教育發展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創造良好的成長條件 創造良好的成長條件
支援學生的全面成長 支援學生的全面成長
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進行藝術創作 進行藝術創作
學校收生一直非常多元化 學校收生一直非常多元化
培養健康的身心靈 培養健康的身心靈
通過閱讀學習知識 通過閱讀學習知識
注重幼兒心靈的成長 注重幼兒心靈的成長
引導和陪伴小朋友健康成長 引導和陪伴小朋友健康成長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